查看原文
其他

改革开放40周年,宁海铸就不平凡业绩!“三步走”战略定下目标

宁海发布 2022-01-18

今天上午,宁波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宁海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改革开放40年,是宁海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40年,县域综合实力大幅跃升,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53位,地区生产总值提升近480倍。

▲特约摄影师 潘旭光 / 摄


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的重大改变,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52.8∶30.6∶16.6调整优化为2017年的7.9∶51.9∶40.2,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等称号,“5·19”开游日成功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宁海40周年历程回顾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特约摄影师  宁波小小周 / 摄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

201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937亿元,2018年有望突破千亿元,工业经济跻身全省第二方阵上游位次。全县拥有规上工业企业538家,初步构建起更高质量的“3+3+X”产业体系,文具、模具、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巩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通用航空等产业从无到有,全国唯一的乌克兰弗兰采维奇中国研究中心成功落户,全市首个国家一类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科技园区、宁波南部滨海新区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成功引进吉利轻量化车身、吉利智能LED车灯、双林汽车后驱自动变速器等一大批大好高新项目,成功打造了7个“国字号”基地、4大百亿产业、2个百亿强镇和2家百亿企业。


★现代服务业阔步前进

商贸零售蓬勃发展,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连年位居全市前列,西子国际、桃源广场、曙光中央广场等一批综合性商务设施建成投用。汽车销售板块辐射效应显著,汽车生活广场、汽车4S店集聚区建成营业,两成以上汽车销往三门、奉化、象山等周边县市区。电商产业加快集聚,挂牌成立“宁海县优势集群跨境电商产业园”,引进落户全球贸易通,培育电商企业近120家,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点200多个。现代金融不断壮大,金融机构达到59家,201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72亿元和762亿元,增长近4000倍、1600倍,全县挂牌、上市企业达到7家。


★农业加速迈向现代化

整合“一场三涂”,成立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区,建成市级产业基地17个、粮食功能区11.3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4.3万亩,拥有省级龙头企业5家,累计流转土地25万亩、流转林地37万亩,获评全国海水养殖基地县、中国蛏子之乡、省水产养殖强县,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品牌构建成果丰硕,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3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浙江名牌6个、浙江名牌农产品10个、浙江省著名商标8个、浙江老字号2个、浙江知名商号2个,“宁海白”枇杷成为全市首个水果国审品种。


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特约摄影师  宁波小小周 / 摄

★全面改革走向纵深

从政府自身改起,整合市场监管、卫生计生职能,优化房屋征收、旅游开发和综合执法体制,完成乡镇(街道)行政体制调整,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战略性重组五大国企集团,国企数量减少至33家,效益大幅提升。从供给侧改起,大胆创新投融资机制,在省市率先运用PPP、产业基金等新模式,城投资产证券化开全国县域先河。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智能汽车小镇上榜中国特色小镇50强,宁海森林温泉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第四批创建名单。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创设“审批法庭”力砍法外政务,嵌入政务钉钉提效部门流转,开设“视频工作站”方便在外企业预审批,狠抓“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事项实现率达98.3%,并聚焦“生行归老死”等民生关键小事,创新推出“亲人身后事、一次也不跑”等服务,满意率走在全省前列。


★对外合作蓬勃发展

先后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投资贸易关系,其中“一带一路”国家63个,出口总额从2006年的8.9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28.7亿美元。东方日升、双林等一批优势企业加大走出去步伐,从加入世贸组织算起,截至2017年累计新设境外投资项目173个,中方实际投资额达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从零起步,2017年达到1.4亿美元,累计引进外资项目684个,其中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18个。


★创业创新实现跨越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8%,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均实现零突破,市场主体突破6万户,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突破200件,成为全市首个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创建,创成省科普示范县。优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上海交大、哈工大等60余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围绕打造“人才生态特区”,积极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县人才总量达到16.5万人,高技能人才突破4万人,“国千”“省千”和市“3315计划”人才团队达到14个,海外工程师达72人,累计建立院士工作站6家、博士后工作站6家。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

▲黄友平 / 摄

★中心城区华丽蝶变

启动实施总投资400亿元的美丽县城三年行动计划,成为首批“浙江美丽县城”试点县,城镇化率提高到59.1%,城区面积达到38.5平方公里,扩大近18倍,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跨入整体协调阶段。拥有1700余年历史的老城区底蕴深厚,历史文化保护及棚户区改造等工作协同推进,2014年以来累计棚改面积100万平方米,承载记忆的城隍庙古文化街区启动招商,恢复重建徐霞客出游的西门城楼。总面积6.3平方公里的新城市中心基本成形,天明湖建成蓄水,金融中心、科创中心、环球中心和会展中心等相继投入使用。


★乡村振兴步伐加快

以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为着力点,力促乡村振兴,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承办全省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一环八线”精品线建设全面启动,涌现出一批产业强镇、旅游名镇、治水美镇,获评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特色精品村5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今年有望全部达标。改变涉农资金投用方式,整合20多个部门共9亿多元资金,精准投向农业农村。打造“租景入股”流转村景模式,开辟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亿元造血”工程,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全面消除。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构建“一环八射三纵七连”大交通体系,道路总里程增至1975公里,城区路网达到400公里。盛宁线力洋至城区段、枫槎岭隧道及接线工程、甬临复线山河岭至岔路段、花山隧道、削壁岭隧道及接线工程等重大项目建成通车,综合客运枢纽投入使用,在全市各县(市)首个拥有始发列车,形成县内主要区域二十分钟交通圈,进入宁波一小时交通圈。谋划16年总投资80亿元的茶山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争取16年跨两市三县的清溪水库终获立项,累计建成投运净水厂6座、污水处理厂7座,全县供水能力达到29万吨/日,供水范围覆盖17个乡镇街道。供电等设施不断完善,仅过去五年,电网总投入高达15亿元,全县用电量达到32亿千瓦时,增长116倍。信息通讯迈入4G时代,智能手机用户达到61万户。


生态优势加快转化

▲特约摄影师  宁波小小周 / 摄

★环境质量全市最优

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六年居全市之首,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维持在9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64%。近年来,累计投入超170亿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大行动,获得“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等一批国家级荣誉称号,位列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第二名。纵深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县内五大溪流全流域整治基本完成,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域剿灭Ⅴ类水工作,治水满意度连续三年全市第一,成功创建省清三河达标县、省“基本无违建县”,连续两年捧获大禹鼎。


★生态名片越发靓丽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实施“旅游+”工程,发展模式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推出全域旅游品牌IP形象“宁宝”,投用全市首个旅游大数据中心,签约引进安岚温泉度假中心等重大旅游项目。近来年,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13.7%和21.7%,2017年接待游客1481.3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144亿元,相继获评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以“宁波民宿看宁海”的决心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在全省率先颁布民宿特种行业许可证,全县民宿达到368家,床位数7000余张,入住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资源利用更加有效

加快建设城市燃气管网、中心气站、加气(母)站等天然气利用设施,累计淘汰黄标车接近6000辆,完成燃煤锅炉淘汰及提标改造工作300多台,购置天燃气和气电混合公交车106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积极推进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不断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扎实推进餐厨垃圾就地处理、中加低碳绿色建筑等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构建形成企业、产业、区域“三级循环农业体系”。


民生供给不断强化

▲特约摄影师 潘旭光 / 摄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

近年来,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实施“八大优享”工程,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民生改善。实施“百千万”富民工程,成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1%以下,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家庭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贫困现象全面消除。

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累计发放社保卡66万张,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2%。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4张,百岁老人人口占比全市最高,高龄老人基本生活津贴达到全省最高水平,获评中国老年宜居宜游城市。连续13年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4500余套,实际保障5000户中低收入和特殊困难家庭。


★公共服务不断优化

实行阳光招生,探索城乡托管办学,创新组建职业技术联合学院,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义务教育入学率与巩固率保持100%,彻底消除“大班额”现象,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提高到97.4%。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联体”均实现全覆盖,县级公立医院全部与大院名院合作办医,县域内就诊率达90%,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药品加成全面取消,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全面实现,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4.34张,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0.68岁。

文化发展成绩显著,入选国家非遗名录4项,建成全省县级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档案馆,被授予中华诗词之乡和中国实木家具工匠之乡等称号,基层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全市最多,首个中国古村落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成功落户。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品牌效应、富民效应凸显,中国运动休闲大会永久性会址落户宁海,荣获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称号。


★社会治理堪称典范

首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获评中国政府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中国廉洁创新奖。构建形成“四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建成县级社会矛盾联合调处中心,完成基层治理“一张网”建设,大力整合村级事务人员。全国率先推行县乡民生实事工程人大代表票决制,投资230亿近千个工程均实现零阻力施工,相关做法经验在全国交流全省推广。创成省食品安全县,获得全省首批“平安金鼎”,平安宁海“十三连冠”。


党的建设全面纵深化

▲特约摄影师  宁波小小周 / 摄


深刻领会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新变化,以组织力提升为重点,聚力打造全面过硬、走在前列的“锋领宁海”。

全县党组织数已从建国时的36个党支部380名党员,蓬勃发展至目前的2170个党组织近4万名党员。

实施“双整两全”工程,50%以上村社打造成精品点,建成50个“整片建强”示范片,12个示范乡镇(街道)。突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机关党建争当标杆示范,两新组织党建得到拓展覆盖,城市基层党建、国企、学校、医院等各领域党建统筹推进。

实施堡垒强基工程,探索各领域支部标准化,推广机关党建标准化体系,持续推进后进党组织攻坚整转,开展“一党委一品牌”创建,建立县委基层党建督导组,一切工作压实到每个支部。

实施金雁培育工程,制定“锋领头雁20条”,持续选派166名村“第一书记”,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千人计划”和能人返乡工程,建立村干部绩效考评管理和薪酬保障机制,打造了一支“三勇”基层铁军。

实施先锋提质工程,开展发展党员菁英计划,建立优秀人才培育支部和整转教育支部建设,建成“红动宁海”主题党日智慧平台,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锻造了政治过硬、勇争一流的“锋领细胞”。

实施“绩效党建+”工程,连续7年深入开展“百村立功竞赛”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打响“党群同心圆”全国百佳志愿服务品牌办好民生实事,深化“村民E点通”和党员联户制度,党建引领发展成效更加彰显。


研究出台《从严锻造“三勇”铁军的决定》和十项配套机制,鲜明“六重六不让”选干部。

高度重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制定“宁接未来”成才计划,依托导师制、优苗比选、挂职锻炼等选育载体,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做强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35岁左右县管年轻干部、35周岁以下优秀中层干部和“90后”年轻干部数量充足、结构合理。

注重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专业化干部五年轮训,创设“周末课堂”新平台,相继开办乡村振兴、金融、中国制造2025等专题研修班,深化推进正学大讲堂、周二夜学、锋领论坛等干部教育培训品牌,不断提升干部队伍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构建完善“政治、事业、经济、健康”四位一体的激励关爱机制,出台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实施办法,提升基层干部经济待遇,注重干部身心健康关心关爱,常态化开展干部谈心谈话,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宁海40周年基本经验


▲特约摄影师  潘旭光 / 摄


1始终坚持凝心聚力,把助推追赶跨越作为最大使命。

宁海把服务追赶跨越大局和实现个体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把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与实现各方面利益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和鼓舞社会各方创业干事的胆识和勇气,催化孕育“包机精神”“围垦精神”“革新精神”,积极动员吸引海内外“宁海帮”和帮宁海人士参与宁海的建设,实现了从宁波最弱县到南三县领头羊再到甬台绍区域中心、浙江省最强县之一,从国内默默无闻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53位的跨越。宁海40年改革开放历程,就是坚定追赶跨越使命,最广泛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凝聚各主体各阶层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


2始终坚持优势引领,把促进绿色发展作为突破方向。

一方面,注重护好绿水青山,以争当省市排头的姿态,将治水拆违进行到底,以生态环境的全域治理、全面提升、全民共建打造“三美”宁海。同时,进一步坚定刀刃向内决心,高质量开展厕所、边角、垃圾、管线“四大革命”,制定推出全国首个垃圾智分类标准,建立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持续以生态环境美誉度提升人民群众幸福度,位列“两山”发展百强县排名第2位。

另一方面,注重转化金山银山,以惠民富民为绿色发展着力点,依托优质生态环境资源,破解民宿产业制度樊篱,构建“七色美丽经济”发展体系,建强集体经济自我造血机制,助推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7:1,让更多人品尝到“绿水青山”甜头,激发了全社会推动绿色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3始终坚持首创探索,把敢于先行先试作为关键路径。


县域层面抓改革促开放,既要做好上级“规定动作”,又要立足实际、做好“自选动作”,使一批行之有效的基层创新举措及时提炼上升为经验做法,使一批探索有力的先行试点及时完善打造为推广样板。

40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秉持充分尊重基层首创、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问计于基层一线、问计于干部群众,推动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政府实事工程人大代表票决制、涉农资金整合、审批法庭等一批基层探索“巧心思”实践孵化为面上创新“新成果”,既增强了发展活力,也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很好地展示了宁海形象、塑造了宁海品牌。可以说,宁海在首创探索上的每一次成功实践,都为破解县域发展共性问题和特定领域发展难题提供了独到方案和先行经验。


4始终坚持担当尽责,把回应民众期盼作为根本追求。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县域改革开放千头万绪,平均用力、全面作战不现实也不可能。着力点怎么找?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问需于民、接好地气,直指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真正使改革成效看得见、开放红利摸得着,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称赞和主动拥护。

40年来,宁海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为,毫不动摇地扶持和壮大民营企业,催生了一批领军企业、百亿企业和单打冠军,为宁海发展积蓄了强大动力。始终坚持政府“钱袋”和百姓“口袋”一起富,突出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标准只升不降,新增财政收入的3/4以上用于民生改善,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均衡高质量供给,持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了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为改革开放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宁海未来发展展望


▲特约摄影师  宁波小小周 / 摄


01

第一步,从现在到2020年,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深入实施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六大战略,部署开展“决胜三年十大行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确保圆满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力争成为全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甬台温经济带的区域性中心,建成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生态名城、两湾明珠”,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强县第一方阵,打造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行区。


02

第二步,从2020年到2035年,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施《宁海现代化建设中期规划(2020—2035)》,再奋斗十五年,大幅提升经济实力、生态魅力、治理能力、文化软实力和全面从严治党水平,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三个口袋”更加充实,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强县第一方阵中持续进位,打造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


03

第三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完成第二步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全面提升五个文明发展水平,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一流县市区前列,人民共同富裕水平全国领先,打造发展质量好、城乡环境好、社会风尚好、群众生活好、政治生态好的“五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样板区。


砥砺前行四十载,继往开来谱新篇!


□ 来源:宁波发布

□ 编辑:林大海


———点击下方寻宝图片了解寻宝详情——


 

往期推荐 

128元门票免费送!2018桃源街道UFO电音文化节震撼来袭!

一图读懂:3分钟带你了解健康宁海2030行动纲要!

名单公布!“画”说宁海改革开放40周年

跃龙街道银河社区上榜市第三届“品质社区”20强!

驰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丽水山耕、HACCP认证....厉害了,宁海的企业!

|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